1958年我校在國內首批創建了“自動控制”專業,在沈尚賢、胡保生和萬百五等著名學者的領導下,我校自動控制發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學科專業之一。1978年在國內首先創辦了系統工程二級學科;1986年設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1987年與機械工程和管理工程學科共建“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本學科教授任實驗室主任達15年;2000年建立“陜西省數字技術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2002年科技部批準成立“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融合實驗室”;2005年依托本學科設立“智能網絡與網絡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2年成立“認知科學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與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共建“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研究部,2014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學科首批獲得了碩士和博士授予權,具有全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與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被確認為國家首批一級重點學科。目前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五個二級學科,其中系統工程在歷次學科評估中名列全國第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名列全國第二(2002)。
本學科現有教職工9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62人,博士生導師44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鄭南寧)、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李濟生,雙聘),國家高層次人才4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IEEE Fellow 3人,青年人才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校青年拔尖人才3人,是唯一在自動化領域獲得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的學科。
本學科注重視覺工程與新型智能系統,信息獲取、處理與融合,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等國際學術前沿的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并面向航空航天、能源、電力、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形成了特色鮮明并在國際上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研究方向和團隊,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防973、863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國家重大、重點項目,以及重要企業合作、國際合作項目,培養了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獲得了5項國家科技獎,9項省部級獎,兩個研究團隊成長為公認的創新群體。
本學科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教指委、陜西省自動化學會等機構的掛靠單位。鄭南寧院士參與起草《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組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高基”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和專家咨詢工作,任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專家組組長;韓崇昭教授任省政府參事;管曉宏教授發起全國高校自動化系主任、院長論壇。重要學術和社會兼職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教指委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模式識別協會中國代表(鄭南寧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委員、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編輯、Automatica副編輯、陜西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管曉宏教授);教育部自動化教指委副主任、陜西省儀器儀表協會理事長(韓九強教授)。
本學科長期重視人才培養和教材建設,在全國有重要影響。自1978年起,胡保生教授多年擔任原電子工業部自動控制專業教材編審組組長,主持組編了文革后第一批自動控制專業教材,并負責編寫了全國工業自動化統一教學計劃。《自動調整理論基礎》與《隨動系統》入選IFAC成立50年來有重要影響的教材(中國僅4本);萬百五教授主編的國家精品教材《自動化(專業)概論》被100多個院校采用,《自動化專業導論》入選教育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鄭南寧院士等撰寫的教材《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被引用500余次,專著《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Pattern Analysis for Imaging and Video Processing》2010年由Springer出版;韓九強教授主編的《現代檢測技術》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了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8項。
目前,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與智能系統,新型計算結構與數字視頻專用VLSI 設計,網絡媒體計算與可視化技術,計算視頻與可伸縮編碼,自適應信號處理,軌道優化與計算,動力系統濾波與建模,多源信息融合理論與應用,導航、定位與測控技術,復雜網絡化系統優化理論與應用(電力、制造),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不確定性推理與推斷,智能機器人與多智能體系統,先進制造系統及其智能優化和調度,大數據建模、分析與應用,離散事件動態系統控制與調度方法,網絡化控制理論與技術,復雜系統建模與分析、計算社會學,認知方法與知識發現,機器學習與智能計算,基因序列識別與注釋,飛行器制導、控制與仿真,復雜系統建模、估計與控制方法,自適應與魯棒控制理論,圖像認知計算,制造化信息工程及智能機器人等。 本學科目前與美國哈佛、華盛頓、日本慶應、英國曼徹斯特、法國里昂等大學建立有正式合作關系,同10多個跨國公司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每年派出多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師赴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參加重大科技計劃,并邀國際著名專家領銜卓越計劃(講座教授)團隊和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學科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設有多種獎學金和勤工儉學機會,超過30%的本科生和80%的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學金和相關資助。在校留學生20余名。
本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生適應面廣,可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系統分析與設計、新產品研制、軟硬件系統開發、技術服務與咨詢、企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畢業生遍布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工業企業、IT公司、金融行業和政府部門等。
更新日期:2015年7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