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創建于1958年,是由無線電元件及材料、電真空技術與器件、電物理裝置和半導體器件四個專業陸續發展起來的。學科下設的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物理電子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旨在培養面向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扎實的電子科學理論與技術,并具有國際視野和行業領導力的創新型人才。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具有很強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科研實力,可培養從本科、碩士到博士學位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各層次專業人才。現有教職工102人,其中正副教授57名,博士生導師4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擁有四個重點科研基地(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子物理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并建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教學實驗中心。這些科研與教學基地擁有近億元的先進科研教學儀器設備,可為科學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優質的實驗條件。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積極開展面向學科前沿的基礎研究和面向產業的高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電子材料與器件,新一代微波材料,鐵電薄膜及鐵電集成器件,平板顯示器件與技術,信息光子材料與器件,納光子學理論與器件,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納米電子器件與微納加工技術,集成光學和集成光電子學,現代真空電子器件與技術,能量轉換與儲存電子材料及器件等。近五年承擔了包括“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面上和青年項目、“863計劃”項目、總裝備部武器裝備探索項目重大、重點項目和總裝備部重點預研項目等國家級縱向科研項目,同時也承擔省部級、大中型企業產學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總科研經費超過1.2億元。獲得多項國際、省部級科研獎勵,獲授權發明專利70余項,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700余篇、EI收錄50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余本。
本學科口徑寬、適應性很強,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造就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內具備寬厚的理論基礎、綜合實驗能力、廣博專業知識的前瞻型人才。畢業生可以在半導體材料及器件、光電子器件與材料、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信息顯示器件與技術、能量轉換與儲存電子器件與技術、光通訊與網絡等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管理和教學工作。
更新時間:2015年7月22日
|